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题2 溶解度学案教案

课题2 溶解度学案教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课题2      溶解度

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探究实验的分析,知道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稀溶液的关系。

3、通过海水晒盐的原理,了解结晶的方法。

【课前预习】

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高锰酸钾能溶解于水中,而不能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酒精能溶于水,而植物油不溶于水,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     

2.在一定            ,向一定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还             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

 

 

 

4、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能不能溶解其它物质?

 

5、请在箭头的上方和下方填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6、为粗略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较多的是   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   溶液。

【课堂探究】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活动与探究一: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请各小组完成以下实验:

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入5g,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0mL水,搅拌,观察现象。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 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10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当氯化钠还能继续溶解时,溶液是      的;当有氯化钠固体剩余时,溶液就是      的,若再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水,原先未溶解的氯化钠又继续溶解,证明溶液又变成      的了。因此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要强调“一定量的溶剂”。

 活动与探究二:在饱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呢?请各小组完成以下实验: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g,加入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中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

 

 

加热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用硝酸钾进行实验,当受热时,原来未溶解的硝酸钾又        ,再次加入的硝酸钾也      了。这说明,当温度升高时,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变成

               了,因而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因此在饱和溶液中还要强调“一定的温度”。

教师点拨:①概念中脱离“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来谈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没有意义。

溶质不再继续溶解的涵义是指在该条件下,溶剂溶解溶质的量达到         

③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物质而言的,即饱和溶液是一定条件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的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了。

【思考交流】1kejian.com

1.从上述实验中受到启发:如何判断一定温度下的某溶液是否饱和?

 

 

2.采取哪几种办法可以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由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石灰水的方法有哪几种?

   

3.请举例说明: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什么情况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一定浓?

 

你的收获                                                                 

【当堂检测】

1.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100克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在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将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一杯2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掉10克水有晶体析出

B.在该温度下,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减少

C.温度降到10℃,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以上三中方法均可以

4.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再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  D.倒出一些溶剂

5、向一接近饱和的某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图1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图一

 

6.用“饱和”和“不饱和”填空

20℃时,在盛有1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3克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克剩余,则所得的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若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中加入10克水,充分溶解后该溶液是该物质的         溶液。

【拓展提升】

1、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B

C

D

加入食盐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10

120

130

136

2、在20℃时,将4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

(1)、所得溶液是20℃时硝酸钾的         溶液。

(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其中溶质的质量为         g,溶剂的质量为      g。

(3)随着温度的升高,上述混合物中硝酸钾固体的质量将                     ,溶液可能变为           溶液。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导学案

【课前预习】(认真预习课本内容后独立完成,课前2分钟同桌互查并识记)

   填一填

1、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表示                         

2、20℃时,溶解度为        时,物质一般为难溶;溶解度为       时,物质一般称为微溶;溶解度为        时,物质一般称为可溶,溶解度为       时,物质一般称为易溶。

3、溶解度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      ,用横坐标表示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     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        的变化情况,如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如       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     ,如    等。

4、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____。结晶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从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则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_结晶法,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结晶

5、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           和一定      时,气体溶解在          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往往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查一查:综观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其中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物质名称,下同);___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试一试:1、将饱和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等水蒸发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得溶解度与        有关;人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得溶解度与        有关。

【学习目标】

  1. 记住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能说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应用(重难点)  2、记住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重点)

3、知道对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难点)

课堂探究

  1. 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1. 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可从溶解度曲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纳)

典例解析】独立完成

例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钠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硝酸钾与硝酸钠溶解度之间的差值大约为___________g,这表明了在60℃时,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比硝酸钠______溶解(填“多”或“少”)_________ g。

例2、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看出:

(1)升高温度,     物质的不饱和的溶液

会变得饱和;

(2)T3 ℃时,A 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

溶液的质量比为                        

(3)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可以采取

           的方法,而要将B从它的饱和溶液中

温度(

大量析出,只能采取            的方法;

(4)如果A中混有少量B,则经过            可以提纯A。

 

例3:下图是甲、乙、丙3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下图回答:

    (1)t2℃时,将3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2)将3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解析:(1)t2℃时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即t2℃时,在相同量的水中甲物质溶解得最多,所以蒸发相同质量的水后甲析出量最多。

(2)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降温后甲、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仍然为饱和溶液,且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丙物质降温后虽然溶解度升高,与甲相等了,但它此时为不饱和溶液,所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注意:这里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降温后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甲溶液中相等。导致此错误的原因是以为丙溶液中的溶质量也随着曲线上升了,而实际上,丙溶液中溶质的最多溶解量是增加了,但实际溶质量没有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没变。

【讨论交流】(先自己独立完成,再与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讨论)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盐湖地区,广泛流传“冬捞碱,夏晒盐”之说,试用你所学的相关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2、10℃时,50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质10g,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0g,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是  (  )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比较

3、右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 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 喝下汽水时,容易打嗝

C 打开啤酒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5、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含l00 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变小

6、小明绘制的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A物质在温度为t1℃时的溶解是     

(2)欲使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________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据此我认为图中(填字母

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4)固体A中混有少量固体B,若要将他们加以分离,可以采用       结晶的方法(填“蒸发”或“降温”)

(5)由图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只须答一条)

【反思与交流】通过本节课得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知识方面                                                                        

能力方面                                                                        

[课后提升]

1、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