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盗墓罪的定义、加重处罚事由和盗墓犯罪的相关条款。盗墓罪是指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且未经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私自挖掘的行为。其责任形式为故意,主观方面是故意。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属于故意犯罪,具有刑法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的,会受到加重处罚。而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范围和可移动文物范围则有所不同。
法律分析
一、盗墓贼是否犯罪?
根据刑法第328条第1款的规定,犯有盗墓罪的人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的刑罚。而情节较轻的盗墓贼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
(2)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3)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4)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减轻处罚事由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而情节较轻的,是本罪的减轻处罚事由。这里的情节较轻,是指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损毁较小,没有造成文物破坏,或者具有其他较轻情节的等。
加重处罚事由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而具有刑法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
二、盗墓犯罪的条款
1、罪体
行为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行为是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这里的盗掘,是指未经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批准而私自挖掘。
客体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客体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这里的古文化遗址,是指清代和清代以前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由古代人类创造并留下的表明其文化发展水平的石窟、地下城、古建筑等。古墓葬,是指清代和清代以前中华民族历史上建造并留下的墓穴及其有关设施。
2、罪责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而进行盗掘的主观心理状态。
三、国家所有文物
1、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范围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2、属于国家所有的可移动文物范围
下列可移动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1、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等收藏、保管的文物;
3、国家征集、购买的文物;
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给国家的文物;
5、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文物。
拓展延伸
盗墓犯罪是指非法侵占、破坏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盗墓罪的具体条款和加重处罚事由如下:
1. 盗墓罪是指非法侵占、破坏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
2. 盗墓罪是严重破坏文物古迹犯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盗墓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 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
(三)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 盗掘古墓,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严重破坏文化生态的;
(六)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
盗墓犯罪是一种严重破坏文物古迹犯罪,对盗墓者的处罚也较为严厉。任何盗墓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希望广大人民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不要从事任何非法盗墓行为。
法律依据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2019-05-28) 第八条 采集、保藏、利用、对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不得危害我国公众健康、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2019-05-28) 第十六条 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有关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机构、企业开放。
为公众健康、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国家可以依法使用保藏单位保藏的人类遗传资源。
刑法 第三百二十八条 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盗掘国家保护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