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春节前后,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 疫情来势之凶, 传播速度之快, 蔓延范围之广, 社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之大, 空前绝后, 前所未有。
十四亿中国人被突然关在了家中, 每个人都体验了从恐慌、 焦虑, 到感动、 期盼等多种情绪的折磨与激励。 多数人突然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就像心灵经历了一场洗礼。现在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四万多名舍生忘死、 紧急驰援湖北、 武汉的医护人员陆续撤回, 工作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引发了我们哪些思考呢?
1 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要保持起码的敏感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做到这一点, 可能有些困难。但是, 作为国家和地方各级的卫健委特别是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 这个职业敏感性必须有。 因为, 他们就是做这个事、 吃这碗饭的, 及早发现疫情、 控制疫情蔓延扩散是他们的职责与使命。
也许是 2002 年北京“非典”疫情之后, 中国在近 20 年的时间里, 疫情形势太过安稳, 人们渐渐变得有些麻痹大意起来。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如果湖北省、 武汉市卫健委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有这个敏感度、 警惕性, 事情就绝不会发展到后来失控的程度。
况且, 新冠疫情发生后, 武汉华南水产市场陆续有人发生感染, 主动上门求医, 怎么能做出“可防可控, 不会人传人”的结论?!
就连世界卫生组织在武汉调研之后也认为, 湖北武汉在早期发现和应对疫情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面对疫情反应迟钝, 行动迟缓。
吃一堑, 长一智, 一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 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卫健委、 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敏感性会大大增强。
2 疫情第一, 论文第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国家卫健委曾派出调查组去武汉进行实地考察, 可是接下来的情形表明, 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为组长的调查组, 好像是去做研究的, 准备论文资料的, 而不是考察疫情、 制定防控方案的, 他们似乎把更多的功夫下在了收集病毒标本、 资料和撰写论文上, 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后来, 高福等人的 8 篇论文在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 上发表了, 可从始到终没有看到高福等人提出的调查结论和疫情防控方案。 要不是钟南山带领的第二批调查组出面救场, 后果不堪设想。 其中的教训十分深刻!
3 作为疾控专家, 说话要留有余地
高福等人在武汉考察期间的所作所为和延误时机, 激怒了众多网友, 有些网友甚至搜索出了高福 2016 年 11 月在世界互联网+智慧医疗大会上的一段视频讲话。 在这段视频讲话中, 高福主任信誓旦旦地说: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疾控机构、 医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 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重大疾病防、 治、 管服务网络, 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直报系统, 疫情从基层到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只需要 4 小时, 以后不用再担心有大的疫情了。
时隔三年多, 武汉就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 规模之大, 传播之烈, 影响之广, 前所未有。 而且, 高福本人就是这次疫情的前期调查者、 参与者, 也没有看到高福当年所说的疫情直报系统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多大作用。当年把话讲得如此之满, 过早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这让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信誉何在?颜面何在?
4 及时拉响重大疫情预警
任何重大疫情的发生, 都是有征兆、 苗头的, 当疫情征兆、 苗头发展到一定程度, 地方应该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 及时发布疫情预警。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远离武汉的新加坡、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都及时拉响了疫情预警, 而地处疫情中心的湖北、 武汉两级却一直没有动作。 还有, 在武汉宣布封城后, 浙江、 广东率先在全国宣布实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湖北省、 武汉市两级又一次没有动作, 后来的发布只是紧随其后而已。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 43 条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 县级以上各级应当根据有关法律、 行规和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
由此可见,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的法定条件是“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后, 当时的情况已经具备以上两个法定条件, 或者说起码已经具备“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的法定条件。 湖北省、 武汉市两级却无动于衷, 没有及时发出疫情预警?是怕影响了民众过节的热情?是怕造成社会恐慌?是的权限不够?还是两级爱面子, 捂盖子, 有意营造“太平盛世”的氛围, 我们不得而知。
只是从这次疫情防控的全过程看, 如果湖北省、 武汉市能够在 2019 年 12 月 29 日至 2020 年 1 月 4 日这个最佳窗口期, 及时向社会发布哪怕是三级或者四级预警, 让老百姓对疫情形势、 防控措施做到应知尽知, 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大面积、 大范围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就绝对不会陷入被动、 混乱, 甚至连武汉封城也有可能避免。
5 要敢作敢为, 勇于担当
湖北有个潜江市, 距离武汉 170 公里, 人口 110 多万, 与武汉之间隔着一个仙桃市, 是一个省级直管县级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他们反映敏捷, 行动迅速, 和两个人一碰头, 当机立断决定封城, 同时实行了严格的禁足令, 要求居民在家不要外出, 切断了一切可能的感染源, 潜江市从始到终累计发生的确诊病例 198例, 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 略高于人烟稀少的神农架区。白岩松在采访潜江市时, 用吴祖云的话说: “哪怕是冒了一点点不太合规的风险, 也必须那样干!”有风险, 也敢冒, 体现的是负责人“人民利益至上”的服务宗旨, 彰显的是敢作敢为、 敢于担当勇气和决心。
如果湖北省、 武汉市的领导当初敢作敢为, 勇于担当, 哪怕是冒了那么一点点不太合规的风险, 及时拉响疫情预警, 在早发现、 早诊断、 早隔离、 早治疗的同时, 及早实施封闭式管理, 结局就大不一样。 确诊病例、 死亡人数就会大幅度降低。
6 隔离!隔离!隔离!
这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 各个地方摸索和总结出的一条基本经验。 因为, 只有采取隔离措施, 切断一切感染源和传播渠道, 才能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扩散。
武汉为什么会在疫情发生后的早中期会出现了大范围、 大面积的感染?因为市民缺乏疫情防控知识, 再加上医院病床紧张, 大量感染人员得不到及时隔离救治, 每天四处奔波地找医院, 加大了疫情的传播蔓延范围。 为什么后期形势突然好转?因为“应收尽收, 应治尽治”的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落实, 一切可能的传染源被彻底切断了。
由此可见,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猛, 传染性极强, 只有坚持早发现、 早诊断、 早隔离、 早治疗, 才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死亡率, 提高诊断率、 治愈率。
7 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有个叫做“华大家园”的小区在疫情防控中脱颖而出, 他们在武汉宣布封城之前, 就开始对小区实施了封闭式管理, 禁止一切外来车辆、 人员进入小区, 同时对公共卫生区域坚持消毒, 呼吁所有住户不要出门, 由小区负责给住户发中药、 口罩、消毒水和生活必需品。
小区 1766 家住户, 对于物业公司采取的封闭措施积极配合, 严格遵守, 全小区除春节期间一名从外地返汉人员外, 其他住户无一感染, 无一疑似, 守住了自己的一方净土, 创造了群防群治新冠肺炎疫情的奇迹。
“华大家园”小区由此被网民称为“武汉最牛小区!”“华大家园”的做法表明,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 对城市社区、 农村村庄及时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 对于阻断疫情传播渠道, 十分有效, 十分关键。
因为, 在疫情发生后, 谁也搞不清谁发生了感染?谁也搞不清哪些人和已经感染的病人有过接触, 成为潜在的危险源?这时候, 除去早发现、 早诊断、 早隔离、 早治疗, 对城市社区、 农村村庄实施最严格的封闭式管理, 就可以迅速切断感染人群、 潜在感染人群与健康人群的接触, 让病毒无机可乘。
8 紧急关闭一切公共场所
这也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 各个地方创造出来的又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 因为, 病毒喜欢在人员密集、 封闭的场所兴风作浪。 只有及时关闭一切公共场所,禁止人员大规模聚集, 才能让病毒无缝可钻, 无机可乘。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初期, 省市两级仍然在按部就班的组织了什么春节“万家宴”和联欢晚会, 回过头看, 当时做法非常不合时宜, 最终只能加快疫情传播蔓延和武汉封城的步伐?
还有, 韩国开始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 形势比较平稳, 2 月下旬新天地大邱教会上千人集体聚集做礼拜, 导致了新冠疫情的大范围感染, 让韩国上下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这些血淋淋的教训, 我们必须认真记取。
9 新闻媒体和互联网要配合做好宣传引导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国家和各地主流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在配合做好宣传引导方面, 做得比较到位,坚持信息公开, 每天发布疫情信息和注意事项, 让每一个老百姓不仅知道应该怎么做, 而且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把疫情防控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
这就是全球化时代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的优势, 无可取代。 做好了, 事半功倍。
10 注重发挥制度优势
这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 让国人倍感骄傲自豪、 也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的一件事情。
这就是, 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 举全国之力,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打一场人民战争的总体战, 阻击战。
这一壮举, 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国家的紧急动员能力, 、 国企和医护人员高效一流的集结速度, 医护人员舍生忘死、 敢打硬仗的崇高境界。 同时, 也把中国的制度、 优势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实践再一次证明, 发挥制度优势, 不仅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制度保证, 而且是做好其他各项事情的保证。 包括积极应对全球化经济竞争, 打败一切外来势力的战争威胁, 回应势力不自量力、 咄咄逼人的疯狂挑衅等。世界也从疫情防控中发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 感召力和紧急动员能力的伟大民族, 中华民族不可欺!中华民族不可侮!
11 抗击疫情是人类的共同使命
就在中国抗击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流行。 ”截止 3 月 23 日, 全世界 192 个国家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超过 37 万例(包括中国), 死亡人数超过 1.6 万人。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 再一次说明: 在全球化时代, 大家同处一个地球村, 面对新冠疫情, 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病毒, 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防控疫情, 是人类的共同使命。
12 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防控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最早是在武汉肆虐, 中国成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 如何有效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只有依靠我们自己在疫情防控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总结。
没有想到的是,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流行”。 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 医疗不同, 每个国家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 都有自己的一套防控措施和经验, 在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疫情防控经验的同时, 也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疫情防控经验, 尤其是来自日本、 韩国、 新加坡的经验。
当然, 也包括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13 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
过去, 看见身边有人因病、 因事故去世, 除了伤感,并没有什么特别感受。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却不一样, 每当看到全球 37 万多人被病毒感染, 1.6 万多人因病死亡, 特别是看到电视上一幕幕万人空巷的画面, 一组组冰冷古板的确诊、 死亡数字, 人们才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健康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
联想到许多人平时由于工作压力大、 节奏快, 经常性地加班加点, 熬夜几乎成为家常便饭, 不少人长期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 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总算让我们明白了: 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强大的免疫力, 才是人生第一位的东西。 其他东西都是浮云!还有, 面对疫情, 一家人都健健康康的活着, 就是最大的福分, 最大的幸运。
14 关键时刻, 身边一定要有指靠得上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 在湖北、 武汉发生了两起特别令人心酸的故事:
在武汉, 有个年轻的女孩子, 一家三口全部被感染,母亲、 父亲因为抢救无效相继离世, 看着运送父亲遗体的车辆离去, 女孩子情绪失控, 失声痛哭: “妈妈、 爸爸都走了, 留下我一个人该怎么办?”
在湖北十堰, 有一个三岁多的小男孩, 父母离婚后一直跟着爷爷过, 爷爷突然离世, 他一个人哪里也不敢去,因为爷爷死前告诉他, 外面有病毒, 不能去。 他无依无靠, 一个人在家靠吃饼干维持性命, 直到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核实情况时才被解救。 否则, 谁敢肯定这个小男孩能活到什么时候?
太多的变故, 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的一生很短暂, 意外和明天谁也不知道那个先来。 所以, 无论是在平时, 还是当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时, 身边一定要有个能够指靠得上的人。
当然, 上面两件事情只是特殊时期、 特殊情况下发生的两个特例。 但是, 它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一个生活道理: 无论是什么人,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 身边总得有个你能指靠得上的人, 特别是在你一旦有病或者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 总得有一个帮你端茶倒水, 帮你联系医院, 帮你取药, 帮你交费, 能够照顾你生活起居的人, 他们是你在危难时刻唯一能靠得上、 指得上的人。
关键时刻, 他们可能成为你人生中的第二道护身符。新冠肺炎疫情, 让许多年轻人认识到了拥有父母、 家庭、 闺蜜、 朋友和结婚生子的重要性。 如果有条件, 就抓紧恋爱、 结婚吧!
15 掌握基本的生存本领
有个在武汉打工的年轻人, 由于武汉封城, 没有来得及回家过年。 自己平时点外卖点惯了, 不会做饭。 在武汉封城后, 餐馆和外卖全停了, 每天只能煮方便面吃, 吃了一个多月 , 现在看见方便面的第一个感受是想吐。 这位年轻人的脑子活, 后来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一方面坚持为社区居民服务, 一方面也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以前点外卖的时候觉得很惬意, 很快乐, 谁知道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故?!甚至连吃饭、 生存都成了问题。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生活越来越方便、 越便捷,但是, 一个人基本的生存技能必须有, 一旦遇到特殊情况, 不至于让自己活得太差。
16 稳定的工作有优势
近几年, 大学生供过于求, 求职困难。 许多年轻人走上了给私人老板打工和自己创业的路。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企业无法复工, 个人领不到工资, 生活受到影响的都是这些年轻人。 而工作稳定的单位, 特别是内的机关、 国企、 事业单位, 停工停产期间工资照发, 让许多年轻人看到了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
特别是一些贷款买房、 买车的年轻人, 每个月 还贷压力大, 企业不能按期复工复产, 最着急、 最上火的就是这些人。
回过头想想, 过去老人们经常讲的: 找一个内的单位, 哪怕工资低一点的话,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许多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了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去找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
17 积攒一点应急的钱很重要
武汉封城以后, 发生了这样两则令人扎心的事情:一是湖北黄冈一位孕妇被感染, 病得很重, 在 ISU 住了一个星期, 花了 20 多万。 一个农村人, 治病的钱都是找亲戚、 朋友借的, 后来实在借不到钱, 就放弃了治疗。其实那个时候, 她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 有活下来的希望。 可是, 最后因为没有钱放弃了, 人就走了。 令人遗憾的是, 就在她死去的第二天, 国家出台了新, 新冠肺炎病人免费治疗。 要是她的家里再有一点点钱, 让她再坚持一两天, 她们母子俩就得救了。
二是有一个叫徐强的中年人, 本打算春节期间回义乌和家人团聚, 路过武汉时恰好赶上了封城, 他走不了了。上路前, 他只带了 2000 元, 刚开始他还能住旅店, 封城后旅店价格也水涨船高, 几天后, 2000 元钱快花完了, 迫不得已, 他拉着行李箱开始在武汉街头流浪。他睡过公园长椅, 去过电影院、 汽车站、 地下室, 要么是露天, 晚上太冷, 要么晚上根本无法睡觉。 后来, 他选择了地下通道, 在那儿他起码能睡半宿。
吃饭也成了问题, 武汉封城之后, 大大小小的快餐店都关了门, 一开始吃最便宜的外卖, 碰上超市开门, 就多买几包方便面, 干嚼着吃。 后来, 钱花完了, 一个大男人忍不住地哭了。 他说: “我们一家人从不好吃懒做, 成年累月 勤勤恳恳地打工、 赚钱, 怎么就这么倒霉, 赶上了新冠疫情和武汉封城!”
他在武汉街头流浪了 40 多天, 头发白了一半。如果他出门前身上多带一些钱, 上述情况就能够完全避免。
联想到如今社会上, 许多年轻人平时拼命赚钱, 可着劲花钱, 月 月成为“月光族”。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让许多人渐渐地明白了, 平时一定要给自己攒点钱,特别是要攒一点应急的钱。 人吃五谷杂粮, 谁能没个三病两灾, 关键时刻, 有钱就能化解一切危机。
还有, 一个人平时出门, 身上一定要多带点钱, 以备发生意外。 老人们常说: 在家千日好, 出门一时难,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8 面对疫情, 不要心存侥幸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尽管电视上、 广播里天天提醒民众: 在家勤通风, 出门带口罩, 见面不握手, 不聚集, 回家要洗手。 可是, 我们经常发现, 在自己身边总有一些心存侥幸, 喜欢我行我素的人, 不知道他们在家里面通风、 洗手做得怎么样, 只是到了外面, 就是不戴口罩,戴上口罩也挂在脸上, 而且特别喜欢扎堆聊天。在周围的人普遍按照要求, 坚持出门戴口罩的情形下, 谁喜欢一个心存侥幸、 我行我素、 整天不戴口罩的人在你跟前晃来晃去。
要明白, 面对疫情, 心存侥幸, 如果真的碰上了感染者, 第一个倒下的就是那些心存侥幸的人。面对疫情, 坚持出门戴口罩, 对自己是个保护, 对别人也是尊重。收起你的侥幸心理, 把口罩戴起来吧!多一层防护, 就多一分健康!平安!
19 全社会都要尊重医护人员
这些年, 社会上的医患矛盾越来越多, 人们或多或少对现行的医疗、 医患关系都有这样那样一些想法和意见。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让人们开始看到了中国医护人员可敬可爱的一面。 在关键时刻、 危难之际, 舍生忘死、 无怨无悔地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恰恰都是医护人员, 他们舍小家, 为大家, 舍亲情, 为苍生,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筑起了一道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钢铁长城和铜墙铁壁, 保证了千家万户的平安和幸福。
医护人员才是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真正英雄!是新时代和当今社会最可爱的人!
放弃成见、 抱怨, 从现在开始, 对医护人员好一点,多给他们一份尊重!多给他们一份理解。
20 人类就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通物种
这些年, 社会、 媒体宣传夸大了人类的作用与能量,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 人类就是地球之王, 宇宙主宰,大自然的统治者。 部分人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 不能善待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 甚至肆意捕杀野生动物。前些年旷日持久的雾霾和这次突如其来冠肺炎疫情,让许多人渐渐地明白了: 在自然界、 宇宙间, 人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雅物种, 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不起。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 就可以让 14 亿中国人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哪里都不敢去。 全球 37 万多人被病毒感染, 1.6 万多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病毒, 人类竟是如此的弱不禁风, 不堪一击。
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告诫人们: 不要过分高估了人类的作用与能量, 我们只有常怀敬畏之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 自然、 社会才能相安无事, 平平安安。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