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版本 | 修订日期 | 修 订 内 容 摘 要 | |||||||||||||||||
|
|
| |||||||||||||||||
分发部门: □ 总经理室 □ 管理部 □ 市场部 □ 资材部 □ 品保部 □ 工程部 □ 光复厂 □ 牛埔厂 □ 大湖厂 □ 财务部 | |||||||||||||||||||
页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版本 | A | A | A | A | A |
|
|
|
|
|
|
|
|
|
| ||||
页次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版本 |
|
|
|
|
|
|
|
|
|
|
|
|
|
|
| ||||
页次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
版本 |
|
|
|
|
|
|
|
|
|
|
|
|
|
|
| ||||
页次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
版本 |
|
|
|
|
|
|
|
|
|
|
|
|
|
|
| ||||
| |||||||||||||||||||
核 准 | 审 查 | 制 订 | |||||||||||||||||
|
|
|
1.目的
2.步骤
2.2 调整轨道宽度。
2.2.1 站在固定边(操作面板侧)使用摇杆顺时钟转动,调整轨道宽度大小。
2.2.2 轨道宽度要大于PCB宽度5mm即可。
2.3 设定各区温度。
2.3.1 将总电源打开,按下启动开关。
2.3.2 打开加热器开关。
2.3.3 将加热器温度调整至产品所需要的温度。
2.3.4 调整方式则按操作面板的上、下键即可。
2.4 设定输送带速度。
2.4.1 可调整VR 0-100速度调整钮。
2.4.2 速度变化是以每分钟几公分来表达。
2.5 选择测温点。
2.5.1 选择测温点是以进板方向为依据。
2.5.2 如果PCB上有BGA、QFP、PLCC等较大颗组件的话,应优先测量,由于
BGA组件对热敏感度较高,且其管脚又是球型,不易直接量测,但从报废的PCB上做破坏性实验,得知它的上表面温度比下表面温度约高8℃,所以如果有BGA组件就一定要量测。
2.5.3 一般而言,PCB过炉时,由于受热方式的缘故,PCB四周的温度比中央的高
,其本身的温度又比IC的温度高,所以就目前测温方式而言,我们一般应该选取PCB边缘的IC、PCB中央的IC以及线检反应最多问题的零件来进行测量。
2.5.4 测温线热电偶的两极因材质不同,其外层是玻璃纤维包覆,内层是铝、铬合
金,所以不能用普通的焊接方式形成测温头,必须要以点焊的方式来使其焊接。
2.5.5 使用高温胶带将测温线前端与组件脚接触固定,测温线不可过度弯曲,否则所量测到的温度曲线会上下飘游,得到的温度数值也会不准确。
2.6 开始测温。
2.6.1 将测温线按照顺序与测温器连接,然后放入绝缘外盒内。
2.6.2 将PCB放进回焊炉轨道上,按下测温器上的启动开关,开始测温。
2.6.3 自回焊炉末端取出测温器,按下Stop键,测温完毕。
2.7 分析温度曲线。
2.7.1 将测温器与RS232通讯阜连接,进入测温器服务,点选加载数据,加载完毕后,请按「结束」。
2.7.2 选择「数据分析」,「最高温度及时间分析」!
2.7.3 选择「升温率分析」,温度曲线上会出现2个光标,可以将光标拖曳,得到所需要的数据。
2.7.4 温度曲线设定的标准:
(a) A区段升温及降温斜率:<2℃/SEC
(b) B区段升温及降温斜率:<2℃/SEC
(c) C区段预热区150℃~183℃,加温时间为60~90 SEC
(d) D区段回焊区183℃以上界限,加温时间为60~80 SEC
(e) E区段温度上、下限:
(1) 一般零件:210℃~230℃
(2) BGA、QFP:215℃~230℃
(3) CONNECTOR:215℃~230℃
(4) TRANSFORMER:205℃~230℃
2.8 观察焊锡状况:
2.8.1 观察零件的吃锡性,是否有空焊、冷焊、未熔锡……等情形!
2.8.2 如有发生焊接不良时,应立即追查原因。
2.9 正式生产:
2.9.1 持续观察过炉之后PCB的状况。
2.9.2 将测好的「温度曲线图」打印后,请主管Double Check。
3.注意事项
3.1 PROFILE曲线以保证品质为第一前题。
3.2 每种产品都应该有相对应的PROFILE曲线,且应有相对固定的测温点,以利追踪!
3.3 每次换线均应重新量测PROFILE曲线。
3.4 测温前,应检查测温器的状况及正确使用测温线,以保证测温曲线的可靠性。
3.5 确实记录测温曲线,如PROFILE曲线与标准不符,应将回焊炉调整后,重新量测温度
。
3.6 测温作业结束后,应将正确的PROFILE曲线图,放置在相对的生产在线。
3.7 若产品在连绩生产下,经过三次以上的温度量测显示,该回焊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