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仅个人和单位直接责任人构成,逃税罪还包括单位直接主管和其他责任人;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以暴力、威胁方式拒缴税款,逃税罪通过伪造、隐匿、虚假申报等手段逃避税款;3)犯罪标准不同,抗税罪只需拒缴税款,逃税罪必须有严重的偷税行为构成。
法律分析
逃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有以下这些:
1、主体要件不同。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而逃税罪的主体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也包括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客观方面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逃税罪则表现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账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3、犯罪标准不同。抗税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就可构成,而逃税罪必须是偷税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拓展延伸
逃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法律界的争议与应对措施
逃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一直是法律界的争议焦点。逃税罪是指故意隐瞒、谎报或者以其他欺诈手段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而抗税罪则是指以非暴力、非合法手段抗拒税务机关履行职责的行为,属于政治抗议行为。在法律适用上,逃税罪通常会被严厉打击,违法者将面临法律的制裁。而抗税罪则因其涉及政治因素,法律界对其定性和处理存在争议。针对这一问题,法律界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立法、明确法律界限、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等,以平衡税收征管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保障税收的公平与合法性。
结语
逃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在于主体要件、客观方面和犯罪标准。抗税罪只能由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以暴力、威胁方式拒缴税款;而逃税罪主体包括单位、个人及其直接主管人员,采取伪造、变造、隐匿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抗税罪只要实施了拒缴税款的暴力行为即可构成,而逃税罪必须是偷税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在法律适用上,逃税罪通常受到严厉打击,而抗税罪因涉及政治因素,处理方式存在争议。为平衡税收征管与公民权利,法律界提出加强立法、明确法律界限、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等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零四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零五条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21修正):第五章 关税 第五十八条 本法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范围以外的临时减征或者免征关税,由国务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