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蛋白质,组织遭受破坏后可以释放胞质中各种酶及蛋白质。那么,尿蛋白常见病因有什么?尿蛋白高低如何表示?
引起尿蛋白的常见原因有:
肾小球性尿蛋白: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的各种肾小球疾病、肾血管病、肾淀粉样变、糖尿病肾病等,均可促进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增多,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现了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分泌性蛋白尿:肾组织本身可分泌含蛋白的物质进入尿中。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分泌一种T-H蛋白,每日排出量约10-140毫克。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中这种蛋白均会增加。另外,正常尿液中也含有少量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管-间质性炎症及肿瘤时,含蛋白的分泌物亦会进入尿中,由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尿,称为分泌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尿蛋白:由于间质性肾炎、镇痛药肾病、慢性镉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及各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引起肾小管功能缺陷,尽管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数量并未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蛋白的能力下降,尿中出现了蛋白。
那尿蛋白高低如何表示?衡量尿蛋白指标的高低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是正常情况;出来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具体表示如下:
尿蛋白<0.1g/L:-;
尿蛋白为0.1—0.2g/L:±;
尿蛋白为0.2—1.0g/L:+;
尿蛋白为1.0~2.0g/L:++;
尿蛋白为2.0—4.0g/L: +++;
尿蛋白>4.0g/L: ++++。
g/L表示每升(L)尿液里含有多少克(g)蛋白质。
通过阅读上文,相信大家对尿蛋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大家应该多了解尿蛋白,有助于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