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过热、过冷及在应激状态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那么,尿蛋白的定义是什么?定量检查如何进行?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 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
组织遭受破坏后可以释放胞质中各种酶及蛋白质,若分子量小,肾小球滤液中浓度超过肾小管吸收阈限,就则可自尿中排出。该项蛋白液可以直接从肾小管排出,如癌胚抗原——aFP、溶菌酶、肾小管基膜抗原等。
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查需要患者应从早上8时开始将膀胱内的尿量排清并弃去,依此时开始计时,把一天24小时尿蛋白定量所排出的尿液贮存在一容器内,全部送去检查。如果在这24小时之内排大便,应强调先解小便收集,然后大解。
另外。小量尿液不要遗漏。如尿量收集不齐全,尿蛋白量的计算就不准确。检测前要先用量杯量总尿量,然后搅匀,取出一小杯测定每100毫升的蛋白量,再根据实际尿量进行计算,可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查结果。
相信大家通过上文的阅读应该解决了心中的疑问,如果对疾病还有不解的话,不妨继续了解相关资讯,增强对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