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颜之推生平

颜之推生平

来源:爱go旅游网

颜之推生平:颜之推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 ,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字号:字介。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汉。出生地:江陵。出生时间:中大通三年(531年)。去世时间:约开皇十七年(597年)。别称:颜黄门。主要作品:《古意》。主要成就:创作《颜氏家训》,开“家训”之先河。

关于颜之推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颜之推的诗词 点此查看颜之推的详细内容

《古意》

二、教育主张

提倡尽早施教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儿童出生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义的人“导习之”。稍长,看他“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之时,就该加意“教诲”,该做的事就引导他去做,不该做的就不让他做。如此教育下去,到9岁以后,自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益较大。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根据幼童阶段与成年以后的不同心理特征,说明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能保持长久的记忆。而成年人思想复杂,精神不易集中,记忆力逐渐衰退。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颜之推认为这个时期,儿童受到的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抑或坏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儿童心灵上打上很深的烙印,长大以后也难以改变。 提倡严格教育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有一定威信。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他认为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对子女的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没有处理好两者关系,“无教而有爱”,让孩子任性放纵,必将铸成大错。 注重环境习染颜之推继承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者关于“慎择友”的教育思想,十分重视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之中。他认为家庭教育要注意选邻择友,是因为儿童的心理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定型,而儿童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都很强,总在观看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周围人的为人处世给儿童以“熏渍陶”、“潜移暗化”。因此,邻友对于儿童的影响,有时甚至可能比父母的作用还大。这就是“必慎交游”的道理。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择友确实不是一件易事,贤人是难以找到的,但有优于我者,便很可贵的了。对他就应景仰向慕,与之交游,向他学习。 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他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是做父母的重要责任。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学习语言应注意规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 注重道德教育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德艺周厚”,以德育为根本。他指出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由于德艺二者关系的密切,因此有可能、也有必要通过阅读记载前人道德范例书籍的途径来进行道德教育。颜之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是以孝悌等人伦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树立仁义的信念为主要任务,以实践仁义为最终目的。他教育子女为实践仁义道德的准则,应不惜任何代价,以至牺牲生命。他认为立志尤为重要,士大夫子弟只有确立远大的志向、理想,才经得起任何磨难,坚持不懈,成就大业。他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他教育子女以实行尧舜的政治思想为志向,继承世代的家业,注重气节的培养,不以依附权贵、屈节求官为生活目标。 重视人之道教育颜之推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与当时的现实,还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他所强调的为人之道,首先是“厚重”(“轻薄”的反义)。他认为“自古文人,多陷轻薄”,历史上许多文人都由“轻薄”而终为败累,残遇杀祸。他认为要吸取这个惨痛的教训,就必须养成忠君、孝顺、谦恭、礼让这些“厚重”的道德品质。其次,他主张“少欲知足”。如果“不知其穷”的情性任其发展,不加以限制,就是如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的大人物,也会自取败累,至于一般士庶更不用说了。其三,“无多言”、“无多事”。颜之推欣赏“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的铭言,认为“天道”,原来如此。所以,“论政得失”、“献书言计”等,都属于多言性质。同理,也不应该多做事。如果不是你份内的事,你就不必想它,不必做它。至于主持公道,打抱不平,“游侠之徒,非君子之所为也”。由此可见,颜之推所传授给子女的为人之道,是他历官四朝的经验总结,在政治腐败、朝政多变的封建专制社会里,不失为一种在丧乱之世明哲保身,以免“杀身之祸”的处世哲学。然而,在今天看来,这种做人处世方法是不足为训的,它反映了消极遁世、利己主义的思想情绪,与先秦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也有很大的距离。

三、学习态度

虚心务实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博习广见颜之推指出:“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他认为只有尽可能地扩大获取知识的范围,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鉴别,才能更接近客观的真理。他提倡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所谓“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勤勉惜时颜之推强调学习要刻苦钻研,勤勉努力,他罗列了历史上许多动人事例,说明即使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可以达到学识精通和技艺熟练的程度。同时,他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少年也不可“失机”,晚年如果“失之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他说早年学习“如日出之光”,前途无量;而“老而学者”,虽然如“秉烛夜行”,但总比“瞑目而无见”要好得多。相互切磋颜之推赞赏《尚书》中的“好问则裕”和《学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提倡师友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明,认为只有在学习上好问求教与切磋交流,才能较快地增进知识而避免错误。

四、家族世系

1世颜回(即复圣颜子)2世颜歆3世颜俭4世颜威5世 颜芃6世 颜亿7世 颜岵8世 颜卸9世 颜誉10世 颜产11世颜异12世 颜愚13世 颜逵14世 颜律15世 颜衷16世 颜凯17世 颜邃18世 颜龠19世 颜绰20世 颜准21世 颜阮(字怀珍)22世颜亮(字世明)23世 颜敫(字士荣)24世颜斐(字文林)、颜盛(字叔台)25世 颜钦(字公若,颜盛之子,谥曰“贞”)26世 颜默(字静伯,颜钦之子,西晋汝阴太守)27世颜含(字宠都,因平乱有功,封西平县侯,年九十三卒,谥曰靖)28世 颜髦(字君道)、颜谦、颜约29世 颜綝(字文和,颜髦之子)、颜显(颜约之子,曾任护军司马)30世 颜靖之(字茂宗,颜綝之子)、颜延之(字延年,颜显之子)31世 颜腾之(字弘道,颜靖之的儿子)、颜竣(字士逊,颜延之的长子)、颜测(颜延之的次子)32世 颜炳之(字叔豹,颜腾之的儿子)33世34世35世36世37世38世39世40世41世颜见远(颜炳之的儿子)颜勰(一作颜协,字子和)颜之推(第三子,字介)颜思鲁(长子,字孔归)颜师古(字籀)颜趋庭(字茂实)颜扬庭颜光庭颜相时(字睿)颜勤礼(字敬)颜昭甫(字周卿)颜元孙(字聿修)颜迢颜春卿颜耀卿颜杲卿颜传贽颜季明颜旭卿颜茂曾颜惟贞(字叔坚)颜阙疑颜允南颜乔卿颜真长颜幼舆颜真卿颜颈颜允臧颜敬仲颜殆庶颜无恤颜少连颜务滋颜辟强颜育德颜愍楚(次子)颜游秦(第三子,字有道)颜之仪(长子,字子升)颜昶颜万石颜之善(次子)表附:颜真卿是颜杲卿的从弟。42世颜文43世 颜君佐、颜君雅44世 颜文威、颜文蕴、颜文铎45世 颜承祜、颜涉、颜街46世 颜仲昌、颜柽47世颜太初(字醇之)、颜端48世颜复(字长道)、颜继49世颜昌50世 颜擎51世 颜价52世 颜顺53世颜宝54世 颜椿55世 颜之才(字宗艺)、颜之美(字宗德)56世 颜涣、颜襄、颜池(字德裕)57世 颜拳(字克膺)58世 颜希仁(字士元)、颜希惠59世 颜议(字定伯)60世 颜公宏(字宗器,成化18年袭)61世 颜重德(字尚本,正德2年袭)62世 颜从祖(字守嗣,无子)、颜肇先(字启源,颜重礼之长子)63世 颜嗣慎(字用修,长子颜胤宗先卒)64世 颜胤宗(字永昌)、颜胤祚(字永锡,万历17年袭)65世 颜伯贞(字叔节,颜胤宗的长子,万历27年袭)、颜伯廉(字叔清,颜胤宗的次子,万历34年袭)66世 颜光鲁(字宗旦)67世 颜绍统(字景宗)、颜绍绪(字振宗,崇祯14年袭)68世 颜懋衡(字以玉,康熙5年袭)69世 颜崇文(未袭封病故,无后)、颜崇敷(字化南,康熙41年袭)70世 颜怀礼(字子真,早逝)、颜怀圉(字彤宾)71世 颜士采(字庆田)72世 颜锡嘏(字公纯,颜士庄长子,乾隆36年袭)73世 颜振估(字启愚,早卒无子)、颜振奋(嘉庆19年袭)74世 颜承裔(字波仙,系颜振淇次子,为颜振估嗣子)75世 颜景育(字养斋,光绪13年袭)76世颜世镛(字冠声,1918年承袭复圣颜子奉祀官,1975年病逝)77世 颜廷汉(颜世镛长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78世 颜秉刚(颜廷汉之子,1965年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颜之推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