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免于刑事处罚属于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吗?

免于刑事处罚属于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吗?

来源:爱go旅游网

刑事责任与刑事处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免予刑事处罚仍然追究刑事责任。免予刑事处罚是对构成犯罪的被告人的必要补充,具有法律地位。例如,我国刑法允许又聋又哑或盲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但仍会做出有罪判决。

法律分析

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是两个不同概念,刑事责任包含犯罪和刑罚两个问题,而刑事处罚主要指刑罚。免予刑事处罚,只是免除对被告人刑罚而没有免除对被告人的犯罪认定。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仅免于刑事处罚仍是在追究刑事责任。免予刑事处罚的前提是必须确认被告人构成犯罪,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免予刑事处罚虽不具有刑罚的性质和作用,但却是刑罚的必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律地位。比如,我国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这一条文中就可以看出,犯罪是前提,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是量刑情节,因为对他们犯罪做出的也是有罪判决,仅是因为有法定情节,因此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拓展延伸

刑事责任的界定与免于刑事处罚之间的关系

刑事责任的界定与免于刑事处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刑事责任是指在犯罪行为成立后,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进行的法律惩罚和追究的过程。而免于刑事处罚则是指在特定情况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因为某种法定原因而不受到刑事惩罚。

免于刑事处罚并不意味着免除了刑事责任,而是通过法律的规定,使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免于受到刑事处罚。这些特定情况可能包括自首、立功、认罪悔罪、刑事责任年龄不满等。免于刑事处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积极主动地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同时也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人道主义因素。

因此,刑事责任的界定与免于刑事处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刑事责任的界定是基于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而免于刑事处罚则是在特定情况下对刑事责任的一种法定豁免。这种关系的存在旨在维护刑法的公正性和人道主义原则,确保刑罚的适用与公众利益的平衡。

结语

刑事责任与刑事处罚是密不可分的。免于刑事处罚并不意味着免除刑事责任,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对刑事责任的法定豁免。这种关系旨在维护刑法的公正性和人道主义原则,确保刑罚的适用与公众利益的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六条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