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织机街133号的故事,不得不说小瀛洲巷。
小瀛洲巷是紧挨我们院北边的一条小巷,中间以一个20来级台阶、30度左右斜坡的麻石梯相连。前文已作过介绍。这条巷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到马王街买东买西,必须经过小瀛洲我们往城北方向去,必须经过小瀛洲我去16中上学,必须经过小瀛洲。小瀛洲巷在我的心中,如同织机街一样,挥之不去,魂牵梦绕。
小瀛洲巷仅存的东段200米
其实,小瀛洲巷是一条蛮有历史的小巷。相传这里曾为五代马氏宫廷园林,与马王宫相连。唐代此处曾与潭州刺史杨凭的园林“东池”(今古稻田地段)相连。那时小瀛洲“居人植柳,四面环碧,麓山送青,风景绝胜。”道光中年,沅陵知县王璋以目疾告退,卜居省城,购得小瀛洲地,置造园林。园内水塘广宽数亩,清流似镜,可以通舟,旁植花竹,交相掩映,一时称为胜境。王璋沿用“小瀛洲”之名,自谓居此,如神仙中人。
19世纪70年代后这里归清湘军将领席宝田所有,建有席少保祠。1902年善化县官立小学设此。民国时,小瀛洲设有酒家、游戏场等,为娼妓云集之区。席少保祠也先后改建为万国电影院和中央夜花园。后又建有长沙大戏院,戏院有2200多个座位。1937年3月16日,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应戏院经理萧石朋之邀在此演出,连演10天,场场爆满,长沙城一度出现“万人空巷看梅郎”的局面。那时,小瀛洲仍见林泉木石之胜,小岛犹存,尚有石桥可通。遗憾的是,这些美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渐废。
当然,这些知识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