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鳗:别名电鳗,为电鳗目、电鳗科、光背电鳗属、其他系列品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圭亚那河、奥里诺科河流域,野生于热带及亚热带的纯淡水鱼类,多在浅水的池沼或水体较混浊的岸边活动,体型很大,是原产地著名的食用鱼。电鳗的头部是负极,尾部是正极,身上数千个放电体一起全力放电时的电压便高达600-800伏特,但这种高电压只能维持非常短暂的时间,而且放电能力会随着疲劳或衰老的程度而减退。电鳗除了人类几乎没有任何天敌。有视频显示,鳄鱼将其突然咬住,却被电流击得浑身颤抖,最终被电死。
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是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有水中“高压线”之称。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地球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之一。其高超的放电本领使其成为十分出名的鱼类,是水族馆中展示观赏鱼的常客。
生存环境:弱酸 ;最大长度:250cm ;形状分类:圆柱 ;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 ;活动区域:底层 ;饲养难度:中等 ;性情习性:危险 ;适宜温度:25℃±2℃ ;酸碱范围:6.5±0.3(PH) ;硬度范围:7±4(DH) ;寿命年限:12年 ;食物饲料:小鱼小虾
大电鳗形态特征:
体长最长可达250cm,重可达20kg。行动迟缓,会时上浮水面,吞入空气,进行呼吸。整体圆柱形,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背鳍、尾鳍退化,但占体全长近4/5的尾,其下缘有一长形臀鳍,依靠臀鳍的拨动而游动。虽名为“鳗”,但并不是鳗的一种,它在生物分类上和鲶形目的种类更为接近。
大电鳗饲养方法:
它的生存环境大多为浑浊、缓流的水域。通常在夜间捕食,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它可连续放出电流,击晕猎物后,乘机吞食。人工饲养中对水体更没什么要求,微酸至中性水质,15℃以上的水温即可。然后过滤系统尽量提供缓动的水流即可。电鳗直接吞入空气呼吸,不必担心缺氧问题。它没有牙齿,不能牢固咬住猎物,所以每电击必至对方于死地,投喂时务必小心,不要把手放进水里。
大电鳗繁殖方式:
卵生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