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判刑宣告一律公开进行,分为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两种形式。当庭宣判后,法院会在五天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检察院;定期宣判则要求立即送达。然而,并没有规定犯罪分子被判缓刑时应当当庭宣判。
法律分析
不一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宣告判刑是一律公开进行的,但分为当庭宣告判决和定期宣告判决两种。当庭宣判后,法院会在五天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人民检察院,如果是定期宣判的,法院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人民检察院,没有规定犯罪分子被判缓刑时应当当庭宣判。
拓展延伸
缓刑决定的法定程序和时机
缓刑决定的法定程序和时机是指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对被判处缓刑的刑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决定的程序和时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缓刑决定通常在当庭宣判时进行,即在判决书宣读完毕后,法院会对是否适用缓刑进行判断,并在宣判时做出决定。这一程序确保了对刑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公正审判和判决结果的及时有效执行。同时,法定时机的确定也为相关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和权益保护,确保了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结语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宣告判刑是一律公开进行的,无论是当庭宣告判决还是定期宣告判决。当庭宣判后,法院会在五天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判则要求立即送达。虽然没有规定缓刑时应当当庭宣判,但缓刑决定的法定程序和时机通常在当庭宣判时进行。这一程序确保了公正审判和判决结果的及时有效执行,同时也为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和权益保护。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