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春季艾灸养生穴位

春季艾灸养生穴位

来源:爱go旅游网

春季艾灸哪些部位较好:。1. 艾灸太冲穴:可以清肝火、护肝,对健康有益处;2. 艾灸三阴交:帮助调整肠胃、补肾壮阳、改善气血两虚的症状,适合春季气血外散的情况;3. 艾灸神阙穴:固本培元、和胃理肠,改善精气外泄的症状,适合春季容易出现精气外泄的情况。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能够针对不同症状、带来不同的益处。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春夏养肝除湿气不求人!按6个穴位疏肝健脾、养血补气

【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 四季养生穴位

春季保肝按一按太冲穴、风池穴、足三里穴

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肝气旺于春季,故应当以养肝为主。而肝气宜舒畅,若其不畅,「百病生于气」,则人体的气血、津液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生病。此外,春天也最易患精神疾病,更应当调畅情志、疏通气血。春季可每天 *** 太冲穴10∼30分钟。 *** 此穴符合肝的特性,能使脏腑之气舒畅、调畅气血。 助长阳气 春季,阳气始生,万物得阳而生长。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以助长自身的阳气。应该早睡早起,「人卧血归于肝」,这样更利于养肝,同时,早起可以吸收阳气。而「头为诸阳之会」,《养生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梳头可以疏通头部气血,从而增强阳气的生发,增强抗病能力。「风池」即风居住的地方,是胆经的穴位,按之可以助阳气和肝气。 *** 时,双手拇指按压于颈后的风池穴部位,每日轻轻按压10∼30分钟。 养肝健脾 中医有五行、五脏、五味相对应的说法,肝在五行中属木,脾在五行中属土。木能克土,即肝气旺盛会影响到脾胃,而气血的生化有赖于良好的脾胃功能,若气血不足,肝血就无以充养,体质就会下降,容易受到疾病侵袭,故应该健脾胃。春天应多吃甜(对应脾)的食物,以加强脾的功能,而要少吃酸(对应肝)的食物,避免肝火过旺。春季可每日 *** 足三里穴10∼30分钟,艾灸效果也很好。 预防感冒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应该适当地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多喝水、多吃些蛋、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含维生素较丰富的蔬菜等。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 四季养生穴位

春季保肝按一按太冲穴、风池穴、足三里穴

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肝气旺于春季,故应当以养肝为主。而肝气宜舒畅,若其不畅,「百病生于气」,则人体的气血、津液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生病。此外,春天也最易患精神疾病,更应当调畅情志、疏通气血。春季可每天 *** 太冲穴10∼30分钟。 *** 此穴符合肝的特性,能使脏腑之气舒畅、调畅气血。 助长阳气 春季,阳气始生,万物得阳而生长。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以助长自身的阳气。应该早睡早起,「人卧血归于肝」,这样更利于养肝,同时,早起可以吸收阳气。而「头为诸阳之会」,《养生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梳头可以疏通头部气血,从而增强阳气的生发,增强抗病能力。「风池」即风居住的地方,是胆经的穴位,按之可以助阳气和肝气。 *** 时,双手拇指按压于颈后的风池穴部位,每日轻轻按压10∼30分钟。 养肝健脾 中医有五行、五脏、五味相对应的说法,肝在五行中属木,脾在五行中属土。木能克土,即肝气旺盛会影响到脾胃,而气血的生化有赖于良好的脾胃功能,若气血不足,肝血就无以充养,体质就会下降,容易受到疾病侵袭,故应该健脾胃。春天应多吃甜(对应脾)的食物,以加强脾的功能,而要少吃酸(对应肝)的食物,避免肝火过旺。春季可每日 *** 足三里穴10∼30分钟,艾灸效果也很好。 预防感冒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应该适当地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多喝水、多吃些蛋、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含维生素较丰富的蔬菜等。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太冲穴】 在足背,第1、2 蹠骨间,蹠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风池穴】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 寸,犊鼻穴与解溪穴的连线上。

夏季养心按一按百会穴、阴陵泉穴、印堂穴

养心安神 夏季火旺,与心的功能相符,心主血脉,藏神,故夏应当养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见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都听命于心。气候炎热的季节,人的「心」容易烦躁,即是这个原因。因此,夏季养心,可选取头部的特效穴位。例如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每日 *** 此穴10∼15分钟,既可安神定志,又可醒脑开窍。因为该穴位居于头上,可以提升阳气。 谨防湿邪 夏季多雨、气候湿润,暑湿之邪容易侵犯人体、阻滞经络。夏季应防止湿邪侵犯人体。五行中土可以克水,而脾属土,可选脾经穴位进行 ***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即脾经经气注入的部位,可以治疗脾虚、水湿不运。夏季每日 *** 此穴10∼15分钟,既可充养人体气血,又可防止湿邪侵犯。 护养阳气 夏季仍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夏天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可以用中指点按印堂穴,另外,每天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100次左右,就能体会到一种发胀的感觉向两侧释放,之后就会感到头脑特别清醒,眼睛也特别亮。 预防腹泻 夏天由于酷暑难耐,很多人都将冷气温度调得很低,或吃喝过多的冷饮,进而引起腹泻。治疗腹泻可以多用 *** 的方法。【百会穴】 在头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处。 【阴陵泉穴】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印堂穴】 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本文摘自《一症一穴经络 *** 全图解》/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博士)/幸福文化

艾灸四穴养生法?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被复杂的穴位所困扰,只需记住四大养生要穴,中脘、足三里、关元、命门,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艾灸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养生法穴位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要被繁复的穴位所困扰,只需用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方法:艾条温和灸,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钟。

  关元穴:又名丹田,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濒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的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命门。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状。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正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溼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功能症等一切肠胃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候。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四季艾灸养生

  春季艾灸好处多,胜过参汤和燕窝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要充分利用、珍惜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执行。

  夏季艾灸好处多,冬病夏治莫错过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主张“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鼓舞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回圈、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中医实践证实,“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风溼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秋季艾灸好处多,虚寒体质能调和

  入秋后,摸摸你的小腹和胃部,感到比别的部位凉么?如果感觉凉,多半是夏天受了寒凉。胃部发凉,则消化不良、胃痛、面色不佳;若小腹发凉,女性则容易内分泌失调,长小肚腩,频发痛经,不易怀孕。《本草》“入秋小腹多冷者,用热砖熨肚,三五度,瘥。”此时,须赶紧用艾灸温暖,不要任其滞留。秋冬季节,体质偏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调理,预防寒邪。

  冬季艾灸好处多,温阳补肾最适合

  数九寒天,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面板干燥,毛孔闭塞。冬季养肾,这是中医养生常识,“肾为五脏之母”,是生命之源。所以在冬季务必要养好肾脏,过一个温馨的暖冬。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冬季补肾艾灸疗法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溼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养生穴位及禁忌

  1、春季养生美容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借春季的天时重点调养肝的阴阳。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养生美容 长夏气候特点偏溼“溼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机。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养生美容 早秋气温高为溼燥,晚秋气温降为凉燥,面板干燥,体液缺乏,一切新旧病患容易产生,因此,秋天养生以润燥保阴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肠腧

  4、冬季养生美容 冬季是养生之重点。

  艾灸穴位:腰阳关、命门、肾腧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

  4、饭后一个小时内不宜温灸;

  6、孕妇禁用温灸 *** ;

  7、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8、过肌、过饱、酒醉禁灸;

  9、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艾灸常用12大保健穴

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能力,从而达到防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用来养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的位:

艾灸的有哪些?

1、神阙(脐中)

取穴: 在脐窝正中。

作用: 本穴是古代重要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操作: 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2、气海

取穴: 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 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 灸法:本法为主,著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3、关元

取穴: 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 本穴为历代重要的益寿之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籛(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可作为中、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 灸法:采用艾灶无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忌用。

4、天枢

取穴: 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 预防胃肠及术后等。

操作: 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0~20min。

5、百会

取穴: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如上图)

作用: 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 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或据情况而定。

6、大椎

取穴: 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 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 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7、命门

取穴: 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 重要保健防病穴。能、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操作: 灸法:1)著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灸为宜;2)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8、肾俞

取穴: 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 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 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9、

取穴: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 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腧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操作: (1)灸法:著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10、三阴交

取穴: 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 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

操作: 灸法:著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1、涌泉

取穴: 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

作用: 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操作: 因本穴针刺剧痛,以灸为主。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2、中极

取穴: 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 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操作: 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

【大】、【12】、

开春灸灸背,百病都消退!春天通络排毒正当时

古代医学家张景岳说过:“春应肝而 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所以我们要顺应四季: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才能颐养长生,内安外健。 身体内积聚了一个冬天的寒湿、毒素、浊气...在这个季节是最好排出的时候,此时正是融化身体坚冰的好时机。

背部是以脊椎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背部 健康 与否,往往直接反映着脏腑是否正常运转。

一、一经一脉

在中医学中人的精血都讲究由阳气支撑,阳气充盈则精力旺盛、血液充盈。而五脏六腑的阳气生发关键在后背, 为什么呢?

主要因为后背有一经一脉!

一经:膀胱经

脊柱两旁有膀胱经,人体五脏六腑在背部膀胱经上都有腧穴,这些腧穴是运行气血、联络五脏六腑的通路,因此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振奋五脏六腑的阳气的作用。

膀胱经——排毒通道

古人把膀胱经比喻身体的藩篱,说它是抵御外界风寒的一个天然屏障。

同时,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担负着人体内尿液和汗液的排放,负责人体内70%的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并且,身体中其他脏器所排出的毒素,也要由膀胱经排出。

一脉:督脉

后背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是全身阳气集聚和运行的通道!

督脉一堵,春天阳气生发不出,人会阳虚,继而淤生火。

督脉——阳脉之海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督脉循行于脊、入络于脑,五脏六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腧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功能与督脉息息相关。打通督脉,可促进全身气血循环,让五脏六腑得到濡养,保证身体阴阳平衡。

因此,春天可以多灸背,用阳气排出去年的污浊,重建身体本源的秩序,为接下去的一整年打好基础,让灸效事半功倍!

二、春季灸背,好处多多

1、春天灸背,养肝备孕!

在中医的理论中,春季与肝相对应, 所以从春天一到,人们的 养生 重点就是养护肝脏。另外, 肝与肾又是同补的,养肝,不能忘了养肾,对于备孕的女人来说更是如此:肾是我的先天元气,肾气足才容易受孕。 而我们要同时补肝肾,不用整太多穴位, 艾灸肝肾的背俞穴就够了——肝俞、肾俞都在背部,艾灸它们可以同时养护肝肾,滋养卵巢,促进备孕!

2、春天灸背,防治妇科!

春寒料峭,会走经络!风寒入侵人体,背部首当其冲,而女性体质属阴,若是背部受寒就更容易导致腰酸背疼,脏腑受寒。而寒湿质量重,脏腑的寒湿常常会往下跑,下注至胞宫,时间一长就酿成了妇科疾病。 故而女人养背就是在防治妇科,其中最常用来防治妇科的穴位是命门穴和八髎穴!

3、春天灸背,促进排毒!

积累了一整个冬天的毒素,到了春天尽快排出!背部的膀胱经是排毒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担负着人体内尿液和汗液的排放,它负责人体内70%的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 对膀胱经按摩艾灸,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毒素,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的症状,会让沉重的身体感觉轻松异常。

4、春天灸背,驱寒减肥!

后背、臀部、后腿、脚外侧都是膀胱经循行的位置,像后背、臀部上的赘肉多,都是膀胱经的问题。 膀胱经通常的问题就是人体的风寒易堆积在那里,因为它是人体抵御外寒的一个栅栏。所以好多人后背的赘肉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摸一层棉花一样,没有质感,这就是寒於堆积引起的。 冬天后很多人胖了,原因之一就是膀胱经积累的寒气太多了!春天艾灸膀胱经,驱寒,更减肥!

三、背部怎么艾灸

1、隔姜灸

2、借助背部灸盒

在背腰部,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腧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可以强身健体、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艾灸背部,至少有9种疗效

1、改善睡眠,头晕头痛,恶心,脑供血不足,面部肤色暗黄无光泽。

2、改善肩周炎,肩颈疼痛,易落枕,记忆力减退。

3、改善脑部循环差,供血不足,供氧不足。

4、预防颈部淋巴结肿大,长痘。

5、预防形成黑色素,沉淀长斑。

6、预防老年痴呆,心脑疾病。

7、改善咽喉肿痛。

8、平衡五脏六腑,预防颈椎腰椎,预防脊柱弯曲。

9、祛除体内风寒湿燥以及垃圾毒素,让身材曲线更加完美。

四、春天5个开背动作,一整年都受益!

春天开背是顺应时气,除疾 养生 的一个合适选择。

1、刺激打通膀胱经!

膝窝的委中穴是膀胱经上的一个重要大穴!中医有句口诀叫“腰背委中求”,凡是腰部、背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解决。

经常按揉或者拍打委中穴能刺激膀胱经气血的运行,更好地排毒。

平坐在床上或垫上,坐好以后弯曲双腿;

双腿颤动,让两个后膝窝向下去轻敲地面;

坚持五分钟以上,就会感觉到整个腿是温暖发热的。

2、打通大椎穴!

颈椎是督脉和膀胱经的上部枢纽,通畅这里可以让阳气生发,还可以预防跟颈椎瘀阻造成的系列症状!

双手搓颈部大椎穴至发热。

3、多做艾草精油按摩,简单有效!

背部的保健方法良多,可在人体背部进行一定节律的搓弹、拍打、敲击,能提升阳气,有利于人体气机顺畅,阴阳和合,使人体的脏腑功能更加协调。

近年来用艾草精油做背部推拿也叫精油开背已经逐渐流行,也是背部保健的一种方法。,从上往下搓背,持续3-5分钟、背部发热即可,能与艾灸效果相辅相成。

可以达到促进血液轮回,紧实肌肤,改善睡眠,舒缓精神压力,消除疲惫的功效,还可以美容养颜。

开背手法加强五脏六腑的背部,腰臀部的反射点,在配合了芳香自然疗法后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的各种病症,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免疫力。

4、揉搓后腰

这里是命门穴、肾俞穴的所在,是督脉、膀胱经中部的枢纽。督脉和膀胱经仅仅只是个通道,本身并量!需要肾气的推动才能完成阳气生发和排毒的功能。

每天随时随地的双手搓到后腰发热。

5、背部捏脊:小孩都可用!

捏脊是儿童推拿常用手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

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也可以用捏脊来调理保健。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所以灸友们要常做做背,尤其是乍暖还寒的春天!清理一下身体中的垃圾,体内一通,一身轻松!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