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引导”正家风。挖掘推广符合有影响、有教化的传世家训家规6.38万条,在农村(社区)广泛设立“道德讲堂”“夜间会”、“讲习所”,引导群众求真向善,以家风建设正德树人、淳化民风。
2:“行为规范”立正风。严肃执纪问责,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化民风。推行“诚信榜”发布和诚信奖惩制度,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推动形成以诚信、勤劳、实干为荣的社会风尚。
3:“村规民约”改民风。全省所有行政村都要求结合村情实际,制定符合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村规民约,形成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特别在婚丧嫁娶方面,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节约节俭,反对大操大办,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塑造文明新风。
4:“文明创建”树新风。开展脱贫致富典型、道德模范、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议表彰活动,加大典型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人、教育人,培育贫困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安康市旬阳县通过“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设置红黑榜,对好人好事、善行义举上红榜褒扬,对不诚不孝、不俭不勤的上黑榜晾晒。目前,全省2.49万个村设立了红黑榜,形成了见贤思齐、自我矫正、勤劳致富的好风气。
5:“公益救助”促和风。探索建立邻里互助会、养老孝道基金,建立爱心超市等,做好公益救助,激励向上向善,特别是在全省全面推广的爱心超市,以劳动换积分、积分换商品,极大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潜能。
6:“司法保障”倡清风。加大法律法规、脱贫政策的宣传教育,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势力犯罪,打击损害公众利益和不履行赡养义务、虐待妇女儿童等行为,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