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数额认定与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的立案标准是法律中尚未明确的问题。对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额的大小决定了是否构成犯罪以及量刑的轻重;而对于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立案追诉的标准包括损失金额、毁坏次数、纠集人数等。被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立案侦查。
法律分析
一、故意毁坏财物罪数额认定标准是什么
1、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与其他侵犯财产罪一样,数额大小是决定故意毁坏财物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量刑轻重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故意毁坏财物罪中数额的含义与盗窃罪、抢劫罪中数额的含义是完全一致,还是具有自己不同的含义,却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
二、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相关司法解释作出了规定,被害人的财物被故意损毁的,可以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立案进行侦查。
拓展延伸
故意毁坏财物罪判定标准:审查重要因素与数额评估
在确定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判定标准时,有两个关键方面需要审查:重要因素和数额评估。首先,重要因素包括犯罪行为的动机、手段和后果。法庭将仔细审查被告的意图和动机,以确定是否存在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其次,数额评估是确定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重要指标。法庭将考虑被毁坏财物的价值、修复成本以及对受害人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这些重要因素和数额评估,法庭将作出判定,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法律适用。因此,在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判定中,审查重要因素与进行数额评估是必要的步骤。
结语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数额认定标准是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来确定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的处罚;而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面临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在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方面,涉及到造成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毁坏财物三次以上、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财物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在判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时,法庭将审查犯罪行为的动机、手段和后果,并进行数额评估,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法律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