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他人构成犯罪的量刑如下:根据法律规定,诱导他人构成犯罪一般属于教唆犯,教唆犯的量刑,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是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诱导他人吸毒怎么量刑
《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诱导贷款是否构成犯罪?
关于诱导贷款是否构成犯罪?的法律问题,
一、诱导贷款是否构成犯罪?
1、诱导贷款不一定构成犯罪,只能说有构成犯罪的可能。
诱导他人贷款消费违法。其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涉嫌商业欺诈,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如果造成了损失,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具体如下:
(1)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
(2)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2、如果借贷时遇到套路贷了,建议如下应对:
(1)对于对方违规收取的高额利息费用,没必要进行偿还。毕竟套路贷在本质上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借款本金和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自然无需承担还款义务。
(2)收集相关证据(借还记录、利息费用条款、聊天截图等等)向当地银监会或者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进行举报。
(3)如果被暴力催收,对方有进行威胁、恐吓,导致人身受到伤害的话,还可以向当地门报案处理;或者向当地人民提起诉讼也行(若有还款给对方,对于已支付的超出合理利率范围外的费用,还可以申请退还,人民应予支持)。
二、企业向银行贷款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1、企业向银行贷款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等,具体需要满足的条件如下:
(1)是贷款企业必须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
(2)是有固定的经营场地,有必要的经营设施,实行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
(3)是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向银行提供企业经营情况表,提供统计报表;
(4)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
(5)是贷款的用途是国家允许,鼓励发展的行业。
2、企业贷款需要提交的材料:
(1)企业的基本信息有效证件: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企业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贷款卡及企业章程。以上是每一个企业成立必须的证件,这些也是银行受理贷款必须出示的资料,代表企业的身份,才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受理贷款。
(2)企业经营状况:主要的资料包括近半年的经营账单及企业的财政情况,另外固定资产方面也需要提供有效证件证明。总之,第二份资料是代表企业资产证明的证件,表示企业有能力偿还银行的贷款,该项资料准备不齐全,贷款将受阻。
(3)企业法人代表个人有效证件:除了与企业相关的资料外,还需要向银行提交企业法人代表的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复印件、财务收入证明、银行流水账等等。
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收到贷款请求后,需要依法审核判断申请人是否满足贷款的条件。对于满足相应条件的,一般会提示贷款申请人办理贷款手续。根据规定,不管公民、单位是否有贷款需求,银行工作人员都不得采取任何的方式诱导他人贷款。
相关内容:
语言诱导自杀算犯罪吗
语言诱导自杀算犯罪,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利用虚假的数据、虚假的信息,以包营利为保证诱导他人投资的,是属于诈骗的行为,通常会构成诈骗罪的。诈骗罪的四个特征: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冒用他人信用卡构成犯罪吗
冒用他人信用卡属于信用卡诈骗,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一、信用卡诈骗罪的表现形式: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是信用卡诈骗罪的重要表现形式。行为人必须有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行为,才构成本罪。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是指因法定原因而失去效用的信用卡。无论是持卡人还是非持卡人,明知是已经作废的信用卡而使用的,均以本罪论处。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所谓“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指非持卡人未经持卡人同意或者授权,擅自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信用卡,进行信用卡业务内的购物、消费、提取现金等诈骗行为。冒用他人的信用卡仅指冒用他人的合法信用卡,而不包括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4、恶意透支透支可分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恶意透支可分为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和犯罪性的恶意透支。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按照行为类型,又可分为超限额的犯罪性恶意透支和超期限的犯罪性恶意透支。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