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专利法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而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实施”是指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权利要求为准,说明书可以解释权利要求。专利法所保护专利权中的技术方案即是通过权利书加以描述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如果一项发明创造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完成的,其权利要求中必定包含现有技术,专利法所保护的既不是区别特征,也不是现有技术,而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的现有技术和区别特征组合而成的完整的方案。因此,在进行被指控侵权的事实对比时,应当将整个权利要求作为对比对象,而不是单从权利要求中拿出区别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二者的异同。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法律规定
下列行为构成对专利权的侵犯,但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一)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或者由专利方法生产的产品相同,而侵权产品仅仅改变了产品的外形;
(二)在专利方法中,仅仅改变了个别步骤的顺序,但结果相同;
(三)产生的结果相同,只是将其结构作了简单的变换或者重新排列组合;
(四)产生的结果相同,只是将受保护的权利要求的特征中增加一个或者几个并不重要的组成部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