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炉点雪
》为明代医家 龚居中所撰的 一部论述痨瘵 的专著。原名 《痰火点雪》 ,所以取名为 “痰火”的原 因,是根据明 代万历年间湖 南梁学孟(仁 甫)的《痰火 撷门》,龚氏 解释痰火的定 义说:“夫痨 者劳也,以劳 伤精气血液, 遂至阳盛阴亏 ,火炎痰聚。 因其有痰、有 火,病名酷厉 可畏者,故今 人讳之曰痰火 也”,后人据 书前邓志谟题 序中有“红炉 飞片血,龙虎 自相随”句, 遂改书名为《 红炉点雪》。 该书对痨瘵病 因病机阐发精 辟,审证论治 周详,预防调 护亦多卓识, 为后世所推崇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红炉点雪的历史背景
中医痰病学术体系,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近现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代医家和学者的研究与应用,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不断充实与进步,到清末已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成为中医药学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痰病学术,既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也不仅是口传心授的经验。其自宋元以来,以其普遍应用、疗效独特的实用价值而受到临床医家的广泛重视,而且始终是中医药学术体系的重要分支,而成为探讨研究的热点。
明代随着中医药学术的进步与成熟,痰病研究与应用,进入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阶段。论痰治痰已成为诸家著述中普遍涉及的问题,乃至医书中多有专门的篇章和门类,对此进行论述。方书、本草著述中,较之前代也多有阐发,特别是治痰方剂已在多数方书中自成一门。医家们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学说、观点,而且对以往和当代的经验、学说、观点加以研究、综合,使之从理论上更为系统、深化并有显著提高。在临床方面,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一大特色。不仅临床各科疾病中,普遍注意到痰浊致病,而且在防治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际经验,明清时期的不少临床医案和著作中,有大量的治痰案例,不少医案著作户将此专列一门。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一些久治不愈的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及以眩晕、中风、胸痹、癫痈、哮喘等为代表的急危重症的急救,乃至一些奇异怪症的诊治方面,治痰法体现了独到的疗效。甚至出现了诸如《痰火点雪》之类的专著。这些对今天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仍颇多启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