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情况下,高利贷是指借款双方约定的利率高于法律规定标准。
例如,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年化利率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四倍的债务可被视为高利贷。
因此,判断某项债务是否属于高利贷的关键取决于其所含利率水平。
要准确计算利率,需要依据借款双方约定的计息方式以及借款期限进行。
此外,借款合同中可能存在的各类费用,如手续费、服务费等,如果实质上提高了借款人的实际负担,并且综合计算后超过法定利率上限,同样有可能被判定为高利贷。
值得注意的是,高利贷行为并不受法律保护,对于超出法定利率上限的利息部分,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
然而,合法的本金及其未超出上限的利息,借款人仍需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