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果实开始上浆前后,果粒纵向开裂,裂果严重时露出种子,甚至有些品种在近果蒂处呈半圆形开裂。裂果发生后,裂口处容易滋生腐生霉菌,导致果实腐烂变质,丧失食用价值。
裂果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葡萄感染白粉病引发裂果;二是果粒间排列紧密,挤压过甚导致裂果;三是土壤水分管理不当,如在幼果迅速膨大期土壤缺水干旱,果粒发育不良,果肉细胞小而紧密,果皮老化;果实上浆后突然大水浇灌或遇大雨,果粒骤然吸水,靠近果刷的细胞生理活动加快,吸水膨大,而皮层细胞活动较为缓慢,随着果实膨压增大,导致果粒纵向开裂。
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失调的抗逆性差异较大,如乍娜、凤凰51、里乍马特、红富士等品种较易发生裂果,而兴华1号、峰后、信浓乐、京秀、奥古斯特等品种则很少裂果。
防治葡萄裂果的方法包括: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如兴华1号、京秀等;对于果粒较为紧密的品种,在开花前5—10天用10—25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喷洒果穗,拉长穗轴,或在幼果迅速膨大期以前细致疏果,保持果粒适宜密度,防止果粒密度过大,导致挤压裂果;合理灌溉,落花后7—10天和幼果迅速膨大期注意土壤灌水,保持土壤湿度,果实上浆后适当控制土壤灌水,避免大水漫灌;地面覆草并加覆薄膜,保持土壤水分均衡。
此外,还应注意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在落花后7—10天和幼果生长发育膨大期,及时、适时喷洒1000倍“天达—2116”+2000倍10%世高+3000倍有机硅药液,每15天左右1次,连续喷洒3—4次,既能有效预防裂果现象的发生,又能兼防其他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