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的解释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余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饶河等县沿江地带,和汉族杂居。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赫哲族[hèzhézú]⒈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余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饶河等县沿江地带,和汉族杂居。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
赫哲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赫哲族详细内容】
⒈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馀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饶河等县沿江地带,和汉族杂居。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
二、汉语大词典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馀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饶河等县沿江地带,和汉族杂居。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
三、国语辞典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人口成长起起落落,民国十九(1930)年时约一千二百人,日据伪满时代,急速减少,濒临灭族。今约四千二百人。操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通用汉语文。原以鱼为主食,并以鱼皮为衣,后食犬肉、穿犬皮,现已衣布,但仍以渔、猎为主要生计,并兼营农业。信仰萨满教。赫哲族[hèzhézú]⒈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人口成长起起落落,民国十九(1930)年时约一千二百人,日据伪满时代,急速减少,濒临灭族。今约四千二百人。操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通用汉语文。原以鱼为主食,并以鱼皮为衣,后食犬肉、穿犬皮,现已衣布,但仍以渔、猎为主要生计,并兼营农业。信仰萨满教。英语HezhenethnicgroupofHeilongjiangprovince德语Hezhen法语Hezhen
四、辞典修订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人口成长起起落落,民国十九(1930)年时约一千二百人,日据伪满时代,急速减少,濒临灭族。今约四千二百人。操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通用汉语文。原以鱼为主食,并以鱼皮为衣,后食犬肉、穿犬皮,现已衣布,但仍以渔、猎为主要生计,并兼营农业。信仰萨满教。
五、关于赫哲族的词语
六、关于赫哲族的造句
1、土著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和赫哲族,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
2、黑龙江以汉族为主,其他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哈尔族、鲜卑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俄罗斯族。
3、为赫哲族仅有的几位基督徒祷告,愿他们向人口不多的族人传福音。
4、我国北方游猎民族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使用桦树皮的历史很长,至今不同程度保留有桦树皮文化特征。
5、赫哲人居住形式的变迁反映了赫哲族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6、只有几千人的珞巴族、赫哲族、门巴族,在全国人大也都有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