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注音是:ㄓㄨㄥㄩㄥ。
中庸的拼音是:zhōng yōng。词性是:形容词。结构是:中(独体结构)庸(半包围结构)。
中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中庸详细内容】
中庸(汉语词语)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二、辞典修订版
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礼记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流行语。中间很臃肿,如:「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来。」
三、辞典简编版
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造句】中庸之道形容才德平凡。 【造句】虽然只有中庸之材,但他对公司的忠心是无人可比的。《礼记》的篇名。相传为子思所作,阐述中庸之道。 【造句】〈中庸〉整篇所说的就是一个「诚」字。
四、其他释义
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提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五、关于中庸的诗句
中庸乃是庸 中庸乃是庸 何骨中庸中 舍取中庸一点诚 扬雄择中庸 共讲中庸篇
六、关于中庸的英语
mean via media middle way halfway path Doctrine of Mean golden m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