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辞的简体是:游辞。
游辞的拼音是:yóu cí。注音是:一ㄡˊㄘˊ。结构是:游(左右结构)辞(左右结构)。
游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游辞详细内容】
⒈虚浮不实的言辞。引汉刘向《说苑·正谏》:“夫越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南朝宋裴駰《<史记集解>序》:“删其游辞,取其要实,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旧唐书·姜皎传》:“游辞枉陷,旋罹贬斥;严宪将及,殆见诛夷。”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汉武帝十三》:“取安之书而读之,原本老氏之言,而杂之以辩士之游辞。”亦作“游词”。浮而不实的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尝至刘尹所,清言良久,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復答。”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空骋其华,固为事实所摈,设得其理,亦为游辞所埋矣。”《北史·魏长贤传》:“﹝魏彦﹞以《晋书》作者多家,繁杂,欲正其紕繆,删其游辞,勒成一家之典。”明李贽《复耿中丞书》:“屡欲附一书奉慰,第神绪忽忽,自心且不能平,而敢遽以世俗游词奉劝於公也耶?”
二、汉语大词典
虚浮不实的言辞。汉刘向《说苑·正谏》:“夫越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序》:“删其游辞,取其要实,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旧唐书·姜皎传》:“游辞枉陷,旋罹贬斥;严宪将及,殆见诛夷。”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汉武帝十三》:“取安之书而读之,原本老氏之言,而杂之以辩士之游辞。”亦作“游词”。浮而不实的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尝至刘尹所,清言良久,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复答。”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空骋其华,固为事实所摈,设得其理,亦为游辞所埋矣。”《北史·魏长贤传》:“﹝魏彦﹞以《晋书》作者多家,繁杂,欲正其纰缪,删其游辞,勒成一家之典。”明李贽《复耿中丞书》:“屡欲附一书奉慰,第神绪忽忽,自心且不能平,而敢遽以世俗游词奉劝于公也耶?”
三、国语辞典
无根据的言辞。《旧唐书.卷五九.姜謩传》:「游辞枉陷,旋罹贬斥;严宪将及,殆见诛夷。」也作「游词」。游辞[yóucí]⒈无根据的言辞。也作「游词」。引《旧唐书·卷五九·姜謩传》:「游辞枉陷,旋罹贬斥;严宪将及,殆见诛夷。」⒉轻薄调戏的言辞。
四、辞典修订版
无根据的言辞。《旧唐书.卷五九.姜謩传》:「游辞枉陷,旋罹贬斥;严宪将及,殆见诛夷。」也作「游词」。轻薄调戏的言辞。
五、关于游辞的造句
1、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戳。
2、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3、其一,以散漫无章的浮言游辞,逞古今中外无所不知之能,语焉不详,却又做头头是道之状。
4、何蔑弃典文,幽沈仁义,游辞浮说,波荡后生,使搢绅之徒翻然改辙,以至礼坏乐崩,中原倾覆,遗风馀俗,至今为患。
5、所以,诸葛亮在治政洽导中,‘开诫心,布公遭,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劲必戴。
6、“王(弼),何(晏)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
六、关于游辞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