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纳言的解释 纳言的解释是什么

纳言的解释 纳言的解释是什么

来源:爱go旅游网

纳言的词语解释是:1.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2.官名。

纳言的词语解释是:1.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2.官名。 注音是:ㄋㄚˋ一ㄢˊ。 拼音是:nà yán。 结构是:纳(左右结构)言(独体结构)。

纳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古官名。主出纳王命。按,秦汉不置,王莽依古制,改大司农为纳言,有纳言将军严尤。北周初有御伯中大夫,掌出入侍从。保定四年改御伯为纳言。宣帝末又置侍中。隋避文帝父杨忠诔,改侍中为纳言,炀帝大业十二年又改纳言为侍内。唐初为纳言,唐武德四年改为侍中。参阅《通典·职官三》。引《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孔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⒉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引《后汉书·舆服志下》:“尚书幘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二、国语词典

职官名:(1)​掌传达王命。《书经.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2)​侍中的别名。参见「侍中」条。

三、网络解释

纳言纳言,古官名。主出纳王命。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从字面看,“纳言”寓有居高位而广纳群言、广征贤论之义。"纳言"是古代贵族帽子上的配饰,纳言之饰,始于汉代,唐宋因之。《后汉书·服》载:“巾,合后施收,尚书巾帻,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又《宋史·舆服志》载:所谓施收者,即纳言;其定制为“其分三寸”。纳言,原是职官之名,始见于《书·尧典》,职责是宣达帝命。隋代避隋文帝之父杨忠谦名之讳,凡中字皆不用,故用此名以代帝侍中;唐初尚沿用,后仍改侍中。

关于纳言的诗词

《夜话李孺长书屋因忆乃翁左纳言》  《下第□书怀呈纳言姜公》  《水龙吟·送张次山纳言赴江南》  

关于纳言的诗句

纳言帝侧  君不见左纳言  彤管珥纳言  

关于纳言的成语

纳言敏行  言从计纳  吐故纳新  铺胸纳地  登庸纳揆  揽权纳贿  纳士招贤  纳贡称臣  格格不纳  水里纳瓜  

关于纳言的词语

芥纳须弥  含垢纳污  铺胸纳地  招降纳叛  言从计纳  登庸纳揆  纳贡称臣  吐故纳新  招贤纳士  纳新吐故  

关于纳言的造句

1、作者清少纳言与当时的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王朝文学三才媛”,她出身于书香门第,作为女官侍奉中宫定子,直到定子过世,大约七个年头。  

2、为了这个工程,组成了一个由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等宰相重臣参加的工作班子,因为这些人身份、职务都很高,所以工作班子的权限也很大。  

3、作者清少纳言与当时的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  

4、和泉式部是与紫式部、清少纳言齐名的日本平安时代“三才媛”。  

5、清少纳言在这部具有宫廷文学性质的随笔作品中,依据自己的审美基准来引用白氏诗文,而且所引用的基本上都属于闲适感伤类型的作品。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纳言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