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不思的国语辞典是:乐器名。一种拨弹乐器。为土耳其语qobuz的音译。形似琵琶,直颈,槽有棱角。约于宋元时由波斯传入我国。火不思[huǒbùsī]⒈乐器名。一种拨弹乐器。为土耳其语qobuz的音译。形似琵琶,直颈,槽有棱角。约于宋元时由波斯传入我国。引《元史·卷七一·礼乐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
火不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火不思详细内容】
突厥语qobuz的音译。一种弦乐器。约宋元时传入内地。形似琵琶,但颈细,槽有棱角,与琵琶又有不同。火不思[huǒbùsī]⒈突厥语qobuz的音译。一种弦乐器。约宋元时传入内地。形似琵琶,但颈细,槽有棱角,与琵琶又有不同。
二、引证解释
⒈突厥语qobuz的音译。一种弦乐器。约宋元时传入内地。形似琵琶,但颈细,槽有棱角,与琵琶又有不同。参阅林谦三《东亚乐器考·关于火不思(浑不似)》。引《元史·礼乐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清俞正燮《癸巳类稿·火不思》:“琵琶直颈者,宋以来谓之‘火不思’。俞玉吾《席上腐谈》云:‘浑拨四’形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昭君笑曰:‘浑不似也。’后譌为‘浑拨四’。案‘火不思’、‘浑拨四’皆单字还音,非有改造不似义。《长安客话》谓之‘胡拨思’……唐人犹有直颈琵琶、曲颈琵琶之名,宋元始以直颈者名‘火不思’。”
三、网络解释
火不思火不思: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流传于中国、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火不思一词为突厥语“qobuz”的音译,约于唐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又名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和“胡拨四”等(均为蒙语音译,即琴的意思)。民间称其为胡不儿或浑不似。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甘肃省北部等地。四弦、长柄、无品、音箱梨形,明代时民间相当盛行。
四、辞典修订版
乐器名。一种拨弹乐器。为土耳其语qobuz的音译。形似琵琶,直颈,槽有棱角。约于宋元时由波斯传入我国。《元史.卷七一.礼乐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也称为「和必斯」、「胡拨思」、「浑不似」。
五、关于火不思的成语
意思意思 于思于思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风风火火 火急火燎
六、关于火不思的词语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