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的拼音是:jìn wǔ。
晋武帝的注音是:ㄐ一ㄣˋㄨˇㄉ一ˋ。结构是:晋(上下结构)武(半包围结构)帝(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晋武帝(236-290)即“司马炎”。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继为相国、晋王,后代魏称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加强门阀制度,又大封宗室。晚年民族矛盾尖锐,死后不久,全国即陷入分裂混战状态。⒈即“司马炎”。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继为相国、晋王,后代魏称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加强门阀制度,又大封宗室。晚年民族矛盾尖锐,死后不久,全国即陷入分裂混战状态。网友释义是: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拜相国,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辞典修订版是:帝号。(公元236~290)姓司马,名炎,晋开国君主,司马昭之子。昭死,继位为晋王,后魏帝让位,乃登上帝位,建都洛阳,灭吴,统一中国,在位二十六年。
晋武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晋武帝详细内容】
晋武帝(236-290)即“司马炎”。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继为相国、晋王,后代魏称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加强门阀制度,又大封宗室。晚年民族矛盾尖锐,死后不久,全国即陷入分裂混战状态。⒈即“司马炎”。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继为相国、晋王,后代魏称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加强门阀制度,又大封宗室。晚年民族矛盾尖锐,死后不久,全国即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二、网友释义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拜相国,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
三、辞典修订版
帝号。(公元236~290)姓司马,名炎,晋开国君主,司马昭之子。昭死,继位为晋王,后魏帝让位,乃登上帝位,建都洛阳,灭吴,统一中国,在位二十六年。
四、其他释义
晋武帝(236-290):即“司马炎”。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继为相国、晋王,后代魏称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加强门阀制度,又大封宗室。晚年民族矛盾尖锐,死后不久,全国即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五、关于晋武帝的成语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武爵武任 楚才晋用 加官晋爵 晋阳之甲
六、关于晋武帝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