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氏的造句是: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以之引水至田里,如此不必日日浇水,而谷能长矣!族人因感烈山氏之德,皆称其为神农。
烈山氏的拼音是:liè shān shì。注音是:ㄌ一ㄝˋㄕㄢㄕˋ。结构是:烈(上下结构)山(独体结构)氏(独体结构)。
烈山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烈山氏详细内容】
1.传说中炎帝神农氏的别称。又名厉山氏。烈山氏[lièshānshì]⒈传说中炎帝神农氏的别称。又名厉山氏。
二、引证解释
⒈传说中炎帝神农氏的别称。又名厉山氏。参见“厉山氏”。引《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百蔬。”韦昭注:“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清方苞《谥法》:“烈山氏始为农师,而民神之,因而号焉。”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相传古时有位烈山氏,烧草木种田。”
三、网络解释
烈山氏神农别号烈山,对此,史家无异议。“烈山”始见于《国语》和《左传》,比“神农”早出,是神农氏的古称。史书中关于烈山氏的记载稍少,而其时代也被认为要早于黄帝。烈山氏见于文献,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国语·鲁语上》亦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礼记·祭法》称之曰“厉山氏”,并谓:“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汉书·古今人表》则作列山氏。烈、厉、列三字音同而通用,对此,学界没有异议。宝鸡市区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清明节和农历七月七举行盛大祭祀纪念活动。
四、综合释义
传说中炎帝神农氏的别称。又名厉山氏。《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百蔬。”韦昭注:“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清方苞《谥法》:“烈山氏始为农师,而民神之,因而号焉。”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相传古时有位烈山氏,烧草木种田。”参见“厉山氏”。
五、关于烈山氏的成语
轰轰烈烈 烈烈轰轰 中情烈烈 羿氏舛射 夫己氏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六、关于烈山氏的词语